“多面手”东软集团的另一面

小微 2024年09月30日 阅读:56908

“多面手”东软集团的另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多面手”东软集团的另一面)

文 丨 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国内老牌软件巨头东软集团(600718.SH)近年来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却呈现较大波动。

财报显示,2020年-2023年,东软集团营业收入从76亿元增长至105亿元,净利润从2020年的1.31亿元跌落到2023年的7391万元。

2024年业绩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并不大。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2.99亿元,同比增长10.52%;归母净利润9828万元,同比增长3.39%;扣非净利润4027万元,同比增长28.67%。

鳌头财经注意到,从2020年开始,公司存货大幅增长。2019年-2024年上半年,存货分别为15.33亿元、37.94亿元、49.30亿元、54.53亿元、49.47亿元、56.22亿元。

高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加剧了现金流压力,还增加了公司在风险管理的挑战,反映出公司在业务运营中的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面对增长乏力和盈利能力不佳,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东软集团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近年,东软集团从软件外包到数字化改造,再到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等新兴领域持续布局,形成了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他等业务板块。

在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领域,东软集团连续多年在医保信息系统、人社IT解决方案等领域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然而,医疗健康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尚不及预期还出现下滑。2024年上半年,东软集团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实现营收6.90亿元,同比减少8.22%,占东软集团总营收比例从2023年的24.39%下降至16.05%,为2024年上半年东软集团营收贡献最少的一项业务。

盈利能力不佳存货高企

2022年,东软集团出现了上市27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9.23%,净亏损达3.4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80.05%,为-4.19亿元。

2023年,东软集团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营收同比增长11.39%至10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1.56%至7391.25万元,但这一年其扣非净利润仍然是负数,为-1.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支出在增长。2024年上半年,东软集团营业成本为29.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39亿元增加9.31%。其管理费用为3.66亿元,同比增长25.74%。受汇率波动、汇兑损失影响,其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89.30%。

各类成本上涨的同时,研发费用出现下降。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的4.50亿元减少1.35%至4.44亿元。营收占比也同比明显减少,2023年上半年,东软集团研发费用占总费用的44.82%,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至40.55%。

2023年东软集团研发投入10.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0%。2018年,研发占比达到过14.63%。2023年,软件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营收为25.45%。

增长乏力和盈利能力不佳,高企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也加剧了东软集团的压力。从2020年开始,公司存货大幅增长。2019年-2024年上半年,存货分别为15.33亿元元、37.94亿元、49.30亿元、54.53亿元、49.47亿元、56.22亿元。

大量存货积压占用了企业的资金,使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用于其他业务活动,如研发、市场拓展等。应收账款的高企也意味着资金被客户占用,导致企业的实际可支配资金减少,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周转速度。这可能使企业在面临短期资金需求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大健康业务难成增长点

面对压力,东软集团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已经形成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他等业务板块。

其中,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广泛,包括医疗信息化、云医院、医院精细化管理、医保支付控费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健康养老与医疗教育、健康险等多个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东软智慧医疗业务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业务落地,已服务超过600家三级医院客户、28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80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些领域的投资规模巨大,例如仅东软医疗、熙康云医院、望海康信等几家公司的投资规模就接近70亿元。而且大健康领域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尤其是在医疗设备制造、云医院等领域。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对于东软集团的财务上造成不小的压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89.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45%,其中货币资金20.12亿元,应收账款17.01亿元,存货56.22亿元。公司总负债为9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依然为负。

由于投资回报周期长,医疗健康业务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回报,对营收的贡献尚不及预期还出现下滑。

2022年财报显示,东软集团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企业互联及其他、智慧城市和智能汽车互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82亿、35.80亿、16.63亿、22.39亿,毛利率同比增减分别为-6.85%、-5.82%、-5.00%、-5.83%,医疗健康的同比下降幅度最大。

2023年,东软集团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收入为25.71亿元,同比增长 29.74%,毛利率达35.55%,同比提升4.04%,但未明确提及该业务单独的净利润数据。2023年,东软集团整体的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

2024年上半年,东软集团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实现营收6.90亿元,同比减少8.22%,占东软集团总营收的比例也从2023年的24.39%下降至16.05%,为2024年上半年东软集团营收贡献最少的一项业务。

尽管东软医疗在医疗设备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拥有众多产品,但与国际领先的医疗设备巨头如GE、飞利浦等相比,在高端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成像质量、设备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高端CT、MRI等设备的核心技术上,国外企业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东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缩小这一差距。

此外,东软集团旗下有多个业务板块,研发资金在多个业务板块之间共同瓜分,导致大健康业务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使得东软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受到限制,难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影响了业务的拓展和营收的增长。

热门文章
  •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2024年7月22日 来源:互联网 1106 71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标题: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证券时报e公司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星宇数联(合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盖平,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5G通信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新元科技旗下新元星宇数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商业航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布局。  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商业航天实践的地区,在从发射台到火箭、卫星的全产业链中都有亮眼表现。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一度占据全球商业发射市场过半份额。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市场扩张和商业模式开发上展现出极大活力和创新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推出的可重复利用火...
  •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日前,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4年7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三峡新材(600293.SH)获得C评级(华证指数评级为C起至AAA九档,C为最低档,AAA为其最高一级评级/AA为其第二档),上一期(2024年4月30日)ESG评级为C。本期ESG评级在44家建筑材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43(上一期排名第42)。 从细项得分来看,三峡新材E项得分52.14,评级为C,行业内排名44/44(E项目评分维度包括气候变化...
  •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2024年7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1147 74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