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13日在广东深圳拍摄的比亚迪公司总部展厅(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硕 摄
新华社深圳5月22日电(记者黄硕、印朋)在比亚迪位于深圳的公司总部,经常迎来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这家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在此展示的,不仅有汽车前沿科技,还有“神秘”的文化元素。
在这里,人们可以从比亚迪推出的众多新能源车型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工作人员举例说,该公司部分车型以中国古代王朝“汉”“唐”等命名,还有一个子品牌标志的灵感直接来自甲骨文“电”字。
“汽车销往国外时,我们也不会改变这些元素,因为它们由中国制造。买家也喜欢,因为它们带来了东方文明的韵味。”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中国文化元素不仅体现在新能源车上,也蕴含在这家企业的成功秘诀里。比亚迪成立于1994年,成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业绩并不突出,但经过不懈努力,到2024年公司成立30年时,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427万辆,位居世界首位。
“公司上下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就是改善生态、造福人类,拥抱绿色能源。这也呼应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作人员说。
在现场参观的观众对此也颇有感触,其中一位对记者说,在中国,老人、父母、孩子等几代人常常生活在一起,出行时老人更喜欢坐在后座,比亚迪新推出的商务车充分照顾到中国这种家庭伦理特点。
“工程师文化”同样是比亚迪公司的特色,用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工程师文化”更在实践中与全社会多元接触交流,广泛汲取灵感。
早前,比亚迪公司曾邀请十多位中国科幻作家到其总部与工程师交流探讨,开展“头脑风暴”。在交流中,科幻作家万象峰年说:“工程师精神就像科幻小说中的创世之光,作为一个科幻作者,有幸体验到这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我们看到比亚迪的团队年轻有朝气,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他们将研发基因渗透在血管里,并长期坚持下来,令人感动。”科幻企业“未来事务管理局”负责人姬少亭说,“这是中国智造成功的秘诀。”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本人就是工程师。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他产生了创建基于新能源的轨道系统的想法,并称之为“云巴”。“云巴”成本远低于地铁,目前已在数个城市投入运营。
目前,比亚迪已拥有超过12万名研发人员,累计申请5.9万项专利,掌握众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刀片电池”可续航1000公里,并具有高度的防火性能。
【责任编辑: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