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行业:政策+技术+资本三重驱动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关键阶段。自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一领域累计撬动投资超13.7万亿元,实施项目达15.4万个。2025年,随着《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正式印发,行业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行业现状分析
1.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571个城市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5万个,总投资额达5.8万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6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到2030年有望突破12万亿元。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三大方向:
政策驱动:中央财政2025年将评选不超过20个重点支持城市,西部地区单个城市最高可获12亿元补助;容积率奖励试点、税收优惠延长至2030年、REITs扩容等政策形成合力。
需求升级:全国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22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仅老旧小区改造一项预计拉动万亿元级投资。
技术赋能:数字孪生城市覆盖率目标达50%,人工智能驱动的交通预测、停车管理等场景加速落地,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需求预测优化能源供应。
2. 细分市场结构
城市更新项目涵盖住宅、商业、工业、基础设施及智慧城市五大领域:
住宅改造: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超2200万户,改造内容涵盖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等。
商业更新:工业遗存改造占比提升至29%,如上海张园通过保留石库门建筑肌理,引入高端商业与文化展览功能,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商业运营的平衡。
工业区升级:全国产业园区升级项目投资规模2025年达1.2万亿元,重点聚焦低效楼宇改造与新兴产业导入。
基础设施:2024年改造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
智慧城市: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预计超1.18万亿元,涵盖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领域。
3. 参与主体与模式创新
行业呈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特征:
政府主导:北京、上海、广州等40余个城市出台专项规划,明确更新方向与实施路径。例如,广州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纳入战略性产业集群,目标到2030年形成5000亿级产业规模。
市场运作:市场化项目平均收益率12.8%,平安不动产“投融管退”闭环模式实现项目退出收益率达IRR15%。
模式创新:EPC+F、投资人+EPC等模式探索时间换空间的实施路径,国家电网在老旧小区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年降本超30%。
各地区发展情况分析
1. 区域分化与梯度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活跃的民间资本,在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领先全国: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东莞、佛山、广州整体更新水平较高,深圳政策指数与效能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广州永庆坊项目单平米改造成本达1.2万元,通过文化IP打造与商业运营,租金收益提升3倍以上。
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建巴蜀文化走廊,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率目标80%,成都计划投资200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改善5000万平方米居住环境。
长三角:建立碳排放交易联盟,覆盖2000+项目,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上海张园项目通过容积率转移、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政策工具,保障项目经济可行性。
2. 重点城市案例
深圳:作为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深圳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城中村改造项目平均收益率达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州:南头古城以“微更新”理念推进城中村转型,通过植入文创产业、优化公共空间,实现社区经济活力提升。
重庆:民主村社区改造二期工程引入商业业态,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成为“15分钟生活圈”示范项目。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绿色低碳转型
政策导向:住建部要求新建改造项目碳排放强度下降23%,绿色建筑认证标准(LEED、BREEAM等)应用范围扩大。
技术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电网、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成为标配,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通过LEED金级认证,年租金收入达15亿元。
市场机遇:2026年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后,单栋写字楼年碳收益可达50万元,绿色建筑的经济账将更加清晰。
2. 智慧化升级
技术渗透:2025年数字孪生城市覆盖率目标达50%,人工智能驱动的交通预测、停车管理等场景加速落地。
数据整合:雄安新区实现100%BIM建模,设计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15%,但全国智慧工地渗透率不足15%,与发达国家60%的水平差距明显。
应用场景:重庆民主村社区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提升管理效率,居民水电费缴纳、物业报修等功能实现手机APP一键操作。
3. 产业融合发展
文商旅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南京秦淮河沿岸的夫子庙、老门东等项目成为城市更新亮点。
产城融合:老旧工业厂区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新兴产业入驻,推动产业升级。
社区经济:“15分钟生活圈”设施配套标准全国推广,社区商业、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态成为新增长点。
4. 投融资模式创新
政策工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REITs扩容等政策缓解资金压力。
市场参与: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城市更新基金等渠道参与项目,平安不动产“投融管退”闭环模式实现项目退出收益率达IRR15%。
风险管控:全国城投债余额突破40万亿元,部分“政绩工程”因财政吃紧烂尾,企业需优先绑定财政实力强的央企与地方平台。
如需了解更多城市更新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
让决策更稳健 让投资更安全
-
掌握市场情报,就掌握主动权,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价值:
3000+ 细分行业研究报告 500+ 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 1000000+ 行业数据洞察市场 365+ 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
中研普华
-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