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慧工地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环保理念和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建筑业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效率等有着积极作用。唐山创智城项目以模型为载体,以物联设备为触手,利用项目综合应用数智技术解决工程存在的施工重难点问题,充分与传统施工技术相融合,搭载大数据分析、5G传输、智能设备为工程项目的全生命管理赋能,变被动“监督”为智慧“监控”,高效的将数据传送至集团总部,实现对人、材、机、料、法、环、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并通过巡检模块做到隐患从发现问题到整改问题、复查销项的闭环管理,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工地的智能管理模式,做到管理有痕迹、数据可溯源、风险可预知,充分发挥了数据的价值,逐步向智能建造的方向迈进。
数字赋能・智能建造
打造智慧工地新典范
项目积极探索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与开放式GIS平台以及现场的物联网设备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智能物联网中台“工地芯”,实现物联设备的链接,为管理赋能,根据管理需求对接不同厂家、设备型号的智能硬件,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上传至 “工地芯”,对数据进行分析、呈现。目前可实现劳务管理、环境管理、BIM模拟建造、塔吊监测、物资管理、智能巡检、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视频监控、AI监管等40余项应用场景。
品牌构塑・高效建造
以精准管理提升建设速度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以进度为主线,根据智慧建造平台关联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以及现场的环境因素,实时更新施工进度,通过对投入偏差的精准分析,以三线“穿插”为核心,贯穿于项目前期设计、报建、招标、施工、验收等各个建造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设计与沟通、招标与采购、策划与管理、技术与工艺作为“四大支撑”,以实现高效建造,践行“品质履约、高效执行”的项目管理理念,全面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劳务实名制管理信息化,关联政府部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管理信息,开发秋收预警模块,提供劳动力调配依据,平台设立工资发放记录,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构建工资直发系统,形成人力资源流和资金流闭环。
创新驱动・科技建造
用前沿科技引领施工变革
创新是推动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平台融合BIM技术,模型进度计划与实体模拟,智能巡检、无人机航拍、360室内巡检等,通过“作业过程数字化”实现“管理系统化”,以达“决策智能化”,实现了现场与虚拟模型的孪生呈现,有效减少施工误差,提升项目建设品质。项目引入实测实量、激光地面整平、地库抹光、室内喷涂等智能机器人,以及集成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工作业,通过设备与各专业系统的协同创新,有效降低了劳动力使用需求,提升施工效率,可节省50%以上的人工,日施工面积可提升50%以上,避免了重复性作业带来的资源浪费,构建了安全稳固的智能化施工。
安全施工・绿色建造
守护工地安全与环境友好
安全与绿色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石。在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指引下,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设备集成,打造了多维度的绿色建造体系,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环保水平,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采用多项物联网+5G+BIM综合监测技术进行高支模、卸料平台等危大工程的管理,触发报警装置的同时启动LED灯报警,进行安全预警。在现场配备自动喷淋系统实现与政府大气监测系统的无缝联动,当大气监测系统检测到空气质量下降时,自动喷淋系统将自动开启,无人值守且自启动降尘工作,有效抑制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守护周边环境。一系列举措既保障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为项目营造了安全、绿色的施工环境。
党建铸魂・红色建造
党建引领激发建设活力
项目积极探索党建与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 “党建+智能建造”“党建+BIM”等创新模式,在项目部构建了 “三三”体系,即三个坚持、三个融入、三个推进。坚持数智赋能提效益、坚持集体决策明方向、坚持公平透明暖人心,不断将完善制度作为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保证。深入开展“党建+提质提速”“党建+创新创效”“党建+安全生产”,以“党建+”模式彰显先锋作用。同时多措并举提升监督能力,推进责任落实、保持高压态势,推进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推进日常执纪、形成监督常态。在“三三”体系引领下,项目各方人员共同协商、协同共进,促进生产提速、降本增效,让红色基因在项目建设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唐山市创智城项目将继续以数字赋能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以安全绿色为保障,以党建为纽带,全力打造品牌项目,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树立崭新标杆。
【责任编辑:石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