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度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够感知温度并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它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度传感器作为测量物体温度变化的设备,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全球温度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79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1%。
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温度传感器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来感知温度,而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则利用热辐射等原理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此外,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温度传感器还可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温度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制造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如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化工材料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中游则是温度传感器的制造和封装环节,包括设计、生产、测试等多个步骤。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下游则是温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工业、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光伏、储能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温度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中国温度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已攀升至约256.6亿元的新高度,自2016年至2022年间,该行业以年均13.5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增速显著。
从地域布局来看,我国温度传感器行业已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这些区域共同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生产版图。其中,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温度传感器生产的领头羊,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38%,凸显了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度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升,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新型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温度传感器等不断涌现,这些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稳定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我国温度传感器行业的市场价格体系与上游原材料市场的波动紧密相连,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直接对温度传感器产品的定价产生影响。在成本构成方面,温度传感器主要涵盖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制造费用三大板块。据统计,2022年中国温度传感器行业的平均销售价格约为每个2.67元,这一价格水平体现了当前行业的成本结构和市场竞争态势。
进一步观察市场结构,可以发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当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高达63%。这一占比反映了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因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性价比较高而深受市场青睐的现状。
展望未来,国内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一方面,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温度传感器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温度传感器作为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感知元件,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