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机茶行业产业链、发展环境及未来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机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有机茶,就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上游:有机茶产业链的起点是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这包括选择无污染的土地,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确保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不接触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同时,茶园需通过国内外有机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获得有机认证证书,这是进入有机茶市场的基本门槛。
中游:采摘下来的有机鲜叶将送至加工厂进行精细加工,包括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这一环节注重保持茶叶的天然品质,避免任何可能引入污染或损害茶叶营养成分的加工方式。加工企业也需遵循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确保最终产品的有机性。
下游:有机茶产业链的下游是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茶企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有机茶行业发展环境及未来前景分析
有机茶是有机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无污染、纯天然,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力求达到的生态、天然、健康、环保的高标准。
有机茶生产坚持“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体系。如:《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19630-2019)等。无论是田间生产,还是加工过程,乃至销售环节,均要按标准和规范操作,每个步骤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茶园投入品、原料的收获、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产品的流转和废弃物的处理等,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机茶生产面积约11.1万公顷(166万亩左右),生产产量为23万吨,分别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3.5%、总产量的8.2%,总体上看,有机茶面积和产量都呈增长趋势。
云南作为中国茶叶生产大省,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云南省茶园面积达803万亩,同比增长0.9%,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六分之一;干毛茶产量55.7万吨,较2022年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4.3%;成品茶产量41.8万吨,较2022年增加2万吨,同比增长5.1%;茶产业链产值达1504.2亿元,同比增长9%。
在政策激励和市场利好的双轮驱动下,云茶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迅速提高,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和认证产品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云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91.2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173.5万亩。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相较于生态茶,有机茶产业在前进道路上虽需克服多重障碍,如茶园管理的高昂成本、市场常现的“质优价不优”现象,以及公众信任度尚待加强等问题,但其发展轨迹展现出令人鼓舞的趋势。
一方面,消费者对有机茶的兴趣与关注度持续攀升,反映出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政府层面给予了双重的积极信号,既加大了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又强化了监管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与标准,形成了“双向利好”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有机茶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预示着未来行业的蓬勃生机与广阔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