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市场环境及未来前景预测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储能装机规模始终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全球"绿色经济"大潮下,可再生能源配储的呼声也大力提振了储能市场。液流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中的一种,因其大容量、高安全性等优势而备受行业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液流电池领域,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液流电池中商业化最快、度电成本最低的路线。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液流电池技术。与锂离子电池不同,钒液流电池将能量储存在不易燃的电解质溶液中,并且不会随着循环而退化衰减,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目前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使用较多。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政府正在推行各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加速新能源行业发展。如:内蒙古《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时长4小时以上,独立共享式新型储能电站应集中建设,时长不低于4小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政策鼓励发展新型储能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化速度加快。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长寿命和资源友好等优势,适合的储能功率规模区间大、易扩容,电堆、电解液相对独立,可通过增大电堆功率和电解液来提高储电量,可扩展于百兆瓦级储能电站。
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其中,水电装机4.27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随着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拓展,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示范也不断取得进展。例如武汉南瑞自主研发生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场景示范应用项目。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目前,中国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涵盖了钒资源开采、电解液生产、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攀钢钒钛、河钢股份、大连融科储能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前,除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相对成熟外,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处于示范验证阶段,技术成熟度不高,投运项目运行经验较少。数据显示,2018-2021年,液流电池的历史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2%,2022年市场规模达10.6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48.9亿元,2022-2027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或达到87.9%。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全钒液流电池将在储能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30年,全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中渗透率将超过3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