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褪黑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尤其在感冒的情况下,40%的人群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同时,根据人民网调查报告,我国居民近3亿人正在被失眠困扰。
失眠引发的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焦虑,推动睡眠市场规模急剧扩张。2023年的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达到4955.8亿元。而随着消费者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助眠产品供给品类增多和科技水平提升,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27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6586.8亿元。
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失眠的泥沼而挣脱不开,各式各样治疗失眠的药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褪黑素”掀起了热潮。根据全球领先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开展的膳食补充剂年度消费者调查数据表明,14%膳食补充剂使用者服用补充剂是为了睡眠健康,在这些人群中,有66%的人服用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种由人脑内的松果体产生的控制人体醒/睡循环的一种激素。褪黑素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褪黑素受体,调节生物节律,使生物节律与环境节律同步化。可改善时差变化、睡眠延迟和昼夜节律失调引起的失眠。
目前国际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降低了5.16,较2021年降低了2.17,为近三年睡眠指数新低,表明居民的睡眠状况有所下降,形势相当严峻。
褪黑素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具有调节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在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褪黑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媒体和科普活动的不断推广,消费者对褪黑素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提高。这将有助于提升褪黑素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目前,褪黑素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软糖等多种形式。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还通过不同的服用方式提高了产品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炼丹炉大数据”显示,从2019年年底开始,某电商平台普通膳食营养食品类目下,褪黑素等产品的销量和销售额开始飙升。2021年该细分行业的销售额环比增长13.66%,2022年销售额环比增幅更是达到31.06%;2023年1月,更多人对助眠产品的需求激增,单月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幅达到74.1%。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市场上存在着众多褪黑素品牌和厂商,竞争较为激烈。一些知名品牌凭借其产品质量、品牌口碑和营销手段,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容需求的不断提升,对褪黑素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
除了传统的助眠和调节生物钟的应用外,褪黑素在抗抑郁、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的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挖掘。这将为褪黑素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褪黑素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褪黑素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而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褪黑素市场也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