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业分析: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供应链企业在中国 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如何?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在需求。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已出现一些轻量化低成本产品,如宇树科技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1量产版售价9.9万元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169家企业的600余件创新产品亮相,多款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
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从各个环节的单点突破到整机的系统化迭代,可以说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一、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供应链企业在中国
9月12日,在2024年服贸会的各大主题展区里,智能产品向来是最火的人气王之一,尤其是风头正劲的各色机器人。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就在大湾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成立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硬件创新”和“大模型技术”的双重助力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智能机器人逐步进入百姓生活。
近期,OpenAI押注的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简称1X)宣布,正式推出一款专为家庭设计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原型——NEO Beta。
据披露,1X正致力于研究NEO如何通过抓取物品和提供陪伴服务,来支持那些行动不便的群体。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该公司在官网表示,NEO是一种具有广泛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它们擅长于安全、物流、制造、操作机械和处理复杂任务等领域的工业任务。而从长远来看,该公司希望NEO能包揽家务。据1X的展示视频,NEO目前能执行的家庭任务非常简单,包括:传递物品、做咖啡、整理物件。
二、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预测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已出现一些轻量化低成本产品,如宇树科技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1量产版售价9.9万元起。不过,市面上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售价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长远看,走入家庭的人形机器人也是未来的重点,这对机器人的协调性、智慧度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在需求。赛迪研究院的研究认为,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该机构预计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报告对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状况、人形机器人竞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特点及产业链招商策略。报告还对全球的招商引资模式作了详细分析,并对招商引资模式进行了趋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人形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