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汽车压力传感器行业市场环境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感器为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环节,扮演着转换和传递各种工况信息的关键角色,为汽车的安全、稳定、舒适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的传感器出货量为65亿个,收入达93亿美元。
汽车压力传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汽车液压系统压力的装置,其核心功能在于检测压力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信号输出。这种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特别是制动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车传感器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或部分。中国政府重视汽车传感器的发展,鼓励技术革新,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促进汽车传感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了加速车规级传感器应用与普及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进一步激发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市场潜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每辆汽车大约搭载30个磁传感器,以满足车辆运行的各项需求。然而,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兴起,这一数字显著跃升至约50个磁传感器,这直接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对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技术的更高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单车所配置的磁传感器价值量也随之大幅提升,由原先的约120元增长到现今的250元,彰显了磁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价值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汽车市场的扩大也为传感器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浪潮中,除了传统传感器的不断升级与优化,当前还涌现出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车载摄像头的广泛应用,它们正引领着行业的新风尚。与此同时,超声波技术和红外线技术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些技术不仅各自独立发展,更在算法层面实现了深度融合。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兴起,汽车压力传感器逐渐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和传输数据,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同时,集成化设计使得传感器体积更小、安装更方便,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国外企业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国内企业则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也通过合作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汽车压力传感器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汽车压力传感器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