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海洋新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其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能技术不断进步,设备效率和可靠性逐渐提高。例如,高效潮汐能转换装置、波浪能转换装置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效率。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应用,海洋能设备的制造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这将进一步提升海洋能在能源结构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分类方面,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界定,主要争议是海上风能、海上光伏以及海洋生物质能是否应被归为海洋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狭义的观点将"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同于"海洋能",认为其是以海水为基本载体、依附于海水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广义的观点则把海上风能、海上光伏等也纳入到"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范畴,认为"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除了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之外,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光伏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海洋新能源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其中,海上风电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潮汐能、波浪能等新型海洋能源形式也逐渐得到关注和应用。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增强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和着力提高质量效率三大目标。其中,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2022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煤炭消费量增长4.3%,原油消费量下降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1.2%,电力消费量增长3.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量为36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8%,占全国风力发电总装机量的8.5%。预计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进一步推动海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海洋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些具有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和扩张。这些企业大都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科研、实验、发明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生产研发设备。然而,由于海洋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投资规模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该行业的竞争也相对激烈。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洋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绿色能源发展,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海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海洋新能源行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日益激烈。中国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全球海洋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海洋新能源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也将为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有望在全球能源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