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再度大手笔回购 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小微 2024年09月27日 阅读:59201

牧原股份再度大手笔回购 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牧原股份再度大手笔回购 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显著回暖,上半年生猪养殖业大范围扭亏。作为行业产能最大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002714)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8.66亿元,同比增长9.63%;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牧原股份再度大手笔回购 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宣布多项支持政策。

而在9月25日,牧原股份就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30亿元至40亿元,回购股份拟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牧原股份回购公告表示,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自筹资金很可能会利用最新的低息回购贷款,不但积极响应了国家政策,还保证了公司现金流的充裕。

作为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大型集团,牧原股份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4省104市218县,2023年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生猪6382万头,出栏量全球第一。

2019年,该公司延伸产业链布局屠宰业务,现已成立26家屠宰子公司,发展布局11省22市26县,2023年屠宰生猪1326万头,屠宰量全国第一。

不过牧原股份稳坐行业龙头的竞争力内核,并不仅仅是规模优势。

“对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高效生产,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对于市场来说,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更健康、更美味’的消费需求。”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认为,从社会层面来看,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的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长期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谈及,回望牧原三十余年发展,从22头猪开始,到现在年出栏6382万头,规模全球第一,一路走过来,靠的就是创新,可以说牧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公司既是创新的受益者,更是体验者。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所以牧原视创新为基本功,而非加分项。

多年来,牧原股份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方面大手笔投入,已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例如,在饲料方面,牧原股份创新低豆日粮技术,推进豆粕减量替代。2023年牧原豆粕进一步降低至5.7%,比全国平均值13%低了7.3个百分点。2021年向行业公开低豆日粮配方技术,带动行业共同减豆。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推动下,养猪豆粕用量从17%-14.5%,逐步下降至今年13%。与西湖大学合作,成立牧原实验室,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进一步替代大豆,向无豆日粮迈进,全国可节省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

而在优化猪舍方面,牧原创新空气过滤猪舍,通过四层过滤,使猪呼吸的空气质量接近ICU病房水平,减少疾病的传播,并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对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智能调控,做到恒温恒湿,四级如春,去环境偏差,让猪群更健康,充分释放猪的基因潜力。同时猪舍排出的空气进行集中收集,除臭灭菌处理,实现养猪无臭气,不扰民,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牧原股份还不断探索养猪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设立了“零排放、无隐患、无臭气、减雾霾、碳减排”环保五台阶目标。该公司组建了新农人团队,探索“田养猪、猪养田”种养循环技术,将养猪粪水变成涵养农田的肥料,提升地力,减少化肥使用,增加作物产量,2023年带动农户减投增收 14.82 亿元,改良盐碱地 22.95 万亩,沙漠治理 8.82 万亩,让沙漠变绿洲,荒地变良田。

基于长年技术积累,牧原股份的生产成本也做到行业最优水平。

2024年年初至今,该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8月已降至13.7元/公斤左右,相比1-2月平均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下降约2元/公斤,年底目标为13元/公斤。公司8月商品猪销售均价19.71元/公斤,头均盈利超700元,生猪销量624.1万头,月盈利超40亿。得益于生猪市场行情的好转及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牧原股份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

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74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超100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203.60亿元,整体资金储备充足,现金流安全稳定。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为61.81%,较一季度末下降1.78个百分点。在降低负债方面,当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今年以来逐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整体负债规模,预计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下降。

自上市以来,牧原股份已累计分红168.28亿元(含优先股、股份回购)。其中2023年派发股息40.03亿元,分红比例达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0%。

在此番披露以30亿元至40亿元回购之前,该公司已利用多种方式积极回报投资者,2023年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近20亿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子、部分董监高及核心人员自愿增持公司股票超20亿元。

热门文章
  •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2024年7月22日 来源:互联网 1106 71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标题: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证券时报e公司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星宇数联(合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盖平,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5G通信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新元科技旗下新元星宇数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商业航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布局。  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商业航天实践的地区,在从发射台到火箭、卫星的全产业链中都有亮眼表现。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一度占据全球商业发射市场过半份额。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市场扩张和商业模式开发上展现出极大活力和创新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推出的可重复利用火...
  •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日前,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4年7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三峡新材(600293.SH)获得C评级(华证指数评级为C起至AAA九档,C为最低档,AAA为其最高一级评级/AA为其第二档),上一期(2024年4月30日)ESG评级为C。本期ESG评级在44家建筑材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43(上一期排名第42)。 从细项得分来看,三峡新材E项得分52.14,评级为C,行业内排名44/44(E项目评分维度包括气候变化...
  •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2024年7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1147 74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