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二次续约只签10年,传递了什么信号?

小微 2024年12月03日 阅读:49033

上汽大众二次续约只签10年,传递了什么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上汽大众二次续约只签10年,传递了什么信号?)

作者| 段炼

上汽大众二次续约只签10年,传递了什么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 EV世纪
导语: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可能发生改变。

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市场长期战略的重心和支点可能正在发生变化。该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大众”)第二次续签的合资协议的期限明显缩短了。


11月26日,在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从2030年延长至2040年,这比上一次2002年的续约短了10年。


乐观的解读认为大众汽车集团仍然将中国视作最重要的市场,延长上汽大众合资期限就是最好的证明。悲观者则认为该集团已经意识到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而且,在大众安徽成立之后,南北大众的重要性将逐渐降低。

作为国内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合资品牌之一,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和多个爆款产品,在国内燃油车市场一直是王者级的存在。

但在智能新能源时代,上汽大众和其他合资品牌一样掉队了,虽然近两年也开始发力,整体表现却难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未来的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

上汽大众二次续约时间缩短,双方合作关系变得微妙

今年是上汽大众成立第40个年头,上汽和大众第二次续约后,上汽大众的合资期限将延长到2040年,未来还有15年时间。

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的首次合资签约是在1984年10月份,上汽大众也成为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当时约定的合资期限为26年,至2010年满。

2002年4月份,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提前8年续签上汽大众的合资协议,将合资期限延长20年至2030年。而今年11月26日是双方第二次续约,提前6年续签,将合资期限延长10年至2040年。

从第一次提前8年续约,延长合资期限20年,到第二次提前6年续签,延长合资期限10年这一事实不难看出,在中国政府取消合资股比限制且汽车市场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信心明显没有2002年第一次续约时那么强了。

过去几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变化很大,一是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之外,成立了大众安徽。上汽大众的股权结构为50:50,一汽-大众为60:40,但大众安徽则是由大众集团控股75%,因此,也被认为是大众集团的亲儿子。

并且,大众安徽还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个全新的金色logo,以区别于南北大众。大众汽车集团也在安徽合肥投入巨资,建立从研发生产,到测试,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庞大基地。

此外,奥迪品牌也拓展了新的业务,在一汽奥迪之外,拓展了奥迪一汽、奥迪上汽两个新项目,且都由奥迪主导。其中,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奥迪和大众持股60%。

2023年,大众还与新势力品牌小鹏汽车展开合作,双方共同开发全新的整车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小鹏也将为大众打造两款纯电动车型。

从这一系列布局不难看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业务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加强自己对这些业务的控制力。

笔者认为,这对它有利。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合资,它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已经非常透彻,即使没有中方合作伙伴,它在中国市场也能玩得转。但对上汽和一汽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它们此前过于依赖合资公司,随着合资公司销量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这种依赖的后果越来越明显。

上汽大众加快新能源攻势,增程式电动车也提上日程

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当下的重点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快突破,这有助于坚定股东双方对它的未来前景的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上汽大众合资合同续约仪式上表示,面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趋势,股东双方将融合各自优势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多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

按计划,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新能源方面,上汽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也就是大众和小鹏合作开发的全新电动车)将首次投入市场。同时,还将推出3款插电式混动车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众还规划了2款增程式车型,这也将是大众品牌首次推出增程式电动车。此外,2025年,奥迪上汽项目推出的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也将在年中推向市场。

2024年1-10月,大众汽车(含奥迪)在国内市场的上险量为2271222辆,其中一汽-大众上险量为1315492辆,占比约58%;上汽大众上险量为945032辆,占比约42%;大众安徽和进口大众总的上险量为10698辆,占比0.47%。从销量来看,上汽大众要比一汽-大众弱一些。

但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大众的表现更强势。今年1-10月,大众汽车(含奥迪)上险量为180284辆。其中,上汽大众(含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上险量为115628辆,占总量的64.1%;一汽-大众(含奥迪)的新能源车上险量为61675辆,占总量的34.2%。上汽大众的新能源销量几乎快达到一汽-大众的两倍,也是大众在华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者。

按产品类型划分,今年1-10月,上汽大众纯电动车型上险量为108723辆,占比94%,插混车型上险量仅有6805辆。但当前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增长迅猛,增速超过纯电动车型。因此,上汽大众增加插混/增程车型的投放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据笔者了解,上汽大众未来将要投放的插混和增程车型都将基于上汽的平台开发。

虽然早在2020年,原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公开吐槽过增程式电动车为“最糟糕的方案”,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但形势比人强,大众的坚持架不住“真香”定律。从2021年至2023年,国内增程式电动车销量增长率分别为206%、116%及173%,而同期的纯电动车型增长率为157.4%、67.5%及24.4%。

短期来看,想要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销量,推出增程式车型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很多国内的新能源品牌都是依靠增程式电动车快速上量的。上汽大众推出增程式电动车虽然有些尴尬,但却是“更懂中国市场”的做法。

总结

基于上汽大众第二次续约延长的合资期限不及第一次,以及中国政府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后外资的动向,笔者判断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对未来长期合作的信心没有之前那么强

但从现在到2040年还有15年时间,当中可能会有很多变数,比如大众安徽的运营是否成功,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未来的实力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上汽大众的前途和命运。

热门文章
  •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_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风险分析 2024年7月22日 来源:互联网 1106 71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标题:新元科技投资成立通信技术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证券时报e公司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星宇数联(合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盖平,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5G通信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新元科技旗下新元星宇数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夯实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商业航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布局。  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商业航天实践的地区,在从发射台到火箭、卫星的全产业链中都有亮眼表现。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一度占据全球商业发射市场过半份额。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市场扩张和商业模式开发上展现出极大活力和创新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推出的可重复利用火...
  •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人保伴您前行,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_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2024 2024年7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1147 74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ESG动态】三峡新材(600293.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日前,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4年7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三峡新材(600293.SH)获得C评级(华证指数评级为C起至AAA九档,C为最低档,AAA为其最高一级评级/AA为其第二档),上一期(2024年4月30日)ESG评级为C。本期ESG评级在44家建筑材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43(上一期排名第42)。 从细项得分来看,三峡新材E项得分52.14,评级为C,行业内排名44/44(E项目评分维度包括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