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私募注销达1148家 私募基金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或其他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与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不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而是私下向符合特定条件的投资者募集资金。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745只,新备案规模198.21亿元。截至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52001只,存续基金规模19.89万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5798只,存续规模5.19万亿元;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0901只,存续规模10.99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4262只,存续规模3.26万亿元。
今年私募注销达1148家
私募基金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部分从业者合规意识淡薄,公司制度建设混乱,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偏低,导致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随着监管逐渐升级,私募业生态也在不断优化。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正式实施,大量非代销的私募产品净值从第三方平台“下架”。
根据《运作指引》第六条,除已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合格投资者、符合规定的基金评价机构外,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向不存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委托关系的机构或者个人提供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其签署该基金代销协议的基金销售机构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展示和传递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超过1000家,还有上百家私募因违规遭到中基协的纪律处分。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达1148家。从注销类型来看,今年以来“主动注销”的私募数量为316家;“依公告注销”的私募为10家;“协会注销”的私募为700家,占比超过60%;“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为122家。
公开资料显示,“协会注销”的私募包含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近年来,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迅速,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增强资本市场韧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200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5万余只,规模5.2万亿元,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中基协表示,目前私募证券基金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管理规模前400家的私募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管理规模后2000家的私募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0.15%,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小、乱、散、差”业态较为明显,部分机构背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属性,投资运作缺乏必要约束,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力度,发布了多项监管政策,如《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规范了私募基金的募集、运作和退出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伪私募”“乱私募”的加速出清,有助于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私募机构正在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合规风控水平。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和信息披露规定。这有助于提升行业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